关于最近毒奶粉的几点看法
厂家收奶价钱本来就低,奶商觉得不够数但又敌不过大户,于是不赚明钱赚暗钱,生活得好些
奶农更是不够数,生活都在挣扎,哪里会去敬业和发展
厂家本来就效率低下(应重新定义效率),依靠廉价劳动力,谁会真正敬业,混口饭吃
廉价,不够数,不敬业,不发展,效率低
是中国发展方式的必然悲剧
效率:如果一个法国人很懒但是他每周工作3天可以养活一家人,而一个印度人很勤劳一周工作6天半才可以养活一家人,那么这个法国人的效率高于那个印度人
现在社会上是群情激愤,渐渐走向极端,调查组受到来自任何方面的阻力
不过关键是调查机关不独立,如果同时有另外一个机构独立调查的话
调查过程不透明,他说了就说了
已经完全缺乏公信力,说什么也没人信,甚至只要是他说的,人们都去倒着理解,,,无论怎样
其实如果说所有的奶农都用了这个东西,很明显是不可能的,那样的话三聚氰胺的销售上,这么多的需求岂不早就脱销?
问题是究竟感染的比例是多少,或者多多少少有的人放的多的离谱,有的人只是很小的贪了一下小便宜
相信是有的个案问题很严重,有的不,有的地区普遍概率大些,有的小些。而顾客在一段时间,一定概率下,体内沉积的有害物质量也不一样,其中有就是现在曝光的这些
虽然现在群情激动,但是不可以说是整个乳业从业人员就全都是短视和见利忘义的。
还是相当一部分奶农和有的厂家是诚实和重视信誉的,这也是生存的必要
整个行业有着很大的经济比重,而其中更是很多是有潜力,重信誉的个体。
引用:
对所抽查批次的产品,三聚氰胺的含量各不相同,最高的是石家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,它的最高值是2563mg/kg。而有的产品,像“福鼎”产品,它的含量值仅为0.09mg/kg。
正确解读应该是,在之前的检测规程下,没有直接检测该种化合物的程序,而一线操作的人员自然也不具备相当的科学技术知识,他们只是用仪器按图办事,检测一 个规定标准而已(欧洲也是这样,那些每天日常收奶的也是用个仪器,哔哔哔的,出来一看各种数据ok不ok。要随时随地的报告所有不同化合物的结构组成是不 可能的,化学没有那么神奇,没有人真的看见原子分子了)
所以在当时条件下,把关的因素更多是信誉,经营等等软条件,例如我就知道,有的老实农民是老老实实的卖土猪肉,卖土奶,卖土菜的,客户不是很多,没多大产 量,中国的bio。或者有的厂家和经营者是的确有远见,有操守的(不至于天下人都黑光了就我们自己白吧),在经营上有自己的竞争方式和理念,可能面对的客 户群啊,资金运用方式啊等等,使得他们的报酬机制不会太坏,奶源控制的比较好,很多时候人们也都认识还,都是熟识的街坊,不至于那么那么黑的(不要犬 儒,,)
而自然,总有可能是有那么一些死老鼠的,不排除这些利欲熏心的人。不过0.09mg/kg的含量,可以说是2563mg/kg五个数量级之下了,可以认为 是把关和经营的很认真了。大概就真的是不知道怎么回事,哪次真的不小心是哪个来路不明的奶混进来了导致的,毕竟日常生活还是太多不确定,毕竟奶农也不是活 在真空里的。这个含量不知道专业界是怎么定标准的,不知是否已经过了可以忽略不计的线了
我的理解是,这家厂整个体系还是健康的,大概说不准也许是在一大车奶里,哪个孩子咋地的倒了一杯七牛八鹿的奶,或者是某种其他环境性,不确定性污染也难说
换个方向思考,即便那个官员十分无耻,十分愚蠢,但也不至于在大庭广众下拿个坏例子来说事,毕竟这次很多世界各个地方的专家都在那里看着呢
再说,多数从业人员没有瞎眼黑心到那个地步,,就像我们不是人人都那么坏,虽然不费什么,不累什么,也会无聊上网来这里扯扯嗓子谈谈淡。
撤回所有产品是应该的行为和负责的行为,必要的必须的行为,但是不是说所有的都真的坏了。
如果让那多数的老实人去承担那少数的坏人的恶果,这不是公义
最后,奥运已经搞得整个生产界鸡犬不宁,损失巨大
乳业从业人员如果都下岗,明天就是喝奶的人下岗,而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老实过日子的人
要规章,要诚信,要信任,要合作,要敬业
谈天容易,实干难啊
2008年9月23日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